
上世纪六十年代,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期间,因天降小雨而在下台阶时不慎摔倒,导致旧伤复发,右手受伤。尽管伤势并不严重,但他之前的旧病再度复发,令总理的右手疼痛不已,肌肉也开始紧张。他必须在接下来十天内恢复伤情,否则将影响到后续计划中的访问,尤其是包括缅甸、巴基斯坦和锡兰在内的外交行程。
当时的医疗专家认为,周总理的手伤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,这无疑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困扰。十天后的外访一事,关乎到他与多个国家重要领导人的会晤和重要握手礼节。因此,周总理急需尽快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。就在大家一时无计可施时,周总理突然想起了四川有一位姓郑的武术家,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治愈他的手伤。
展开剩余83%这位郑先生是谁呢?早在延安时期,周总理的右手曾因一次事故受伤。当时,他骑马赶往中央党校做报告,却不幸从马上摔下,导致右手骨折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简陋,周总理的手伤未能得到及时、充分的治疗,导致他手臂的肌肉萎缩,不能完全伸展。此次在埃塞俄比亚受伤的复发,令周总理的旧疾再次加重。
面对周总理的病情,埃塞俄比亚的国王表现出了高度关注。他特地派遣了私人医生,与中国随行的医疗团队一起会诊。经过讨论后,双方专家认为周总理的手伤并不严重,建议他好好休息,避免过度使用手臂,应该很快能够恢复。然而,考虑到周总理紧张的外交日程,握手礼等重要活动必须继续进行,因此他还是硬生生忍着伤痛每天与他人握手,每次握手都会使手上的伤口再次受到牵扯,导致本应逐渐恢复的伤情反而越来越严重,甚至影响了他的睡眠。
深知情况紧急的陈毅副总理感到非常担忧,回国后便联系了卫生部,安排专家为周总理治疗。卫生部推荐了当时在治疗相关病症方面非常权威的301医院。经过专家的会诊,得出的结论是,尽管这次手伤并未伤及骨骼,但要完全恢复仍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。这个消息让周总理非常焦虑,因为离出访的时间只剩下十天,若伤势无法及时痊愈,将无法保证外交工作顺利进行。
就在此时,周总理回忆起贺龙将军曾提到过,四川有一位姓郑的武术家,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有着不凡的能力。郑怀贤究竟为何受到贺龙将军的推崇呢?原来,郑怀贤不仅精通武术,还在跌打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技巧。1950年“五四”青年运动会在重庆举行时,贺龙将军作为西南军区司令员出席了活动。比赛中的一名空军队员受伤倒地,几乎无法起身,但当郑怀贤出现并施以治疗后,那位队员竟然奇迹般地恢复,立刻又回到了赛场上。这一幕深深打动了贺龙,将军不仅对郑怀贤的医术产生了浓厚兴趣,还邀请他共进午餐,交流了很多有关治疗的心得。
几个月后,贺龙将军自己也因不慎伤到右手拇指,立即请郑怀贤为他治疗。几天后,贺龙的手伤就得到了痊愈。由于治疗效果显著,贺龙开始四处提起郑怀贤的医术,这一消息也最终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。当总理的旧伤复发时,他便立刻想到了郑怀贤,决定亲自前往成都寻求帮助。
当时,郑怀贤并不知道自己即将为一位中央领导人治病。1964年2月的一天,郑怀贤正在授课,忽然接到了紧急通知,赶往四川省委大院。当他见到省委书记李井泉时,才知道自己被安排为周总理治疗伤病。在与周总理见面时,郑怀贤感到非常激动,急忙鞠躬致敬,而周总理则亲切地扶起他,称呼他为“郑老师”。
在了解了总理的病情后,郑怀贤开始了治疗过程。他先进行手部按摩,在按摩过程中,周总理与他进行了一番轻松的对话,询问了郑怀贤的身高、年龄等信息,打破了初见时的紧张气氛。总理的幽默让郑怀贤逐渐放松,也让两人的关系更为亲近。治疗后,郑怀贤为周总理敷上了中药,并表示第二天会有所缓解。果然,第二天总理的手部肿胀得到了明显的消退。
在接下来的五次治疗中,郑怀贤的手法帮助周总理的手伤得到了显著的缓解,甚至没有再影响到他的一切日常工作。尽管西医认为此伤需要两个月才能痊愈,但郑怀贤的治疗在短短几天内便显现出奇效,完全恢复了周总理的手臂功能。
那么,郑怀贤到底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治愈周总理的旧伤?作为一位武医双全的专家,郑怀贤一生专注于中医骨科的研究和武术的修炼。他的武术功底深厚,早年在穷困的生活中偶然遇见了武术名师魏金山,并在孙禄堂的指导下,深入学习了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。通过不断实践与学习,郑怀贤不仅成了武术大师,还能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类外伤。
郑怀贤的医术取得了显著成就,他的贡献不止在武术界,也在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即便在艰难的岁月中,他也始终不忘传播和传承中华传统医学。郑怀贤的医术影响了许多人,其中包括周总理,而周总理也在治疗后感慨道,如果当年有郑怀贤在,自己的旧伤可能早已痊愈,不会留下遗憾。
尽管郑怀贤的身体逐渐衰弱,但他依然在努力传承自己的医术,尤其是在编写医学书籍和培养后代方面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直至1981年,他与世长辞,但他为祖国留下的遗产,将继续影响着无数人,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