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全球都盯着以巴冲突的火光时,中国突然在联合国安理会“开麦”了,点名以色列,要求它立刻从叙利亚撤军。 这不是随口一说,而是在阿萨德政权早已垮台,叙利亚乱局仍未平息的前提下,中国依旧选择站出来为叙利亚撑腰。 别国都忙着算计地缘红利的时候,中国却在为一个已倒台的盟友继续“讨公道”。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深意?是情义?是战略?还是对国际秩序的坚守?我们得从头说起。
一场没有终点的争夺:中国为何还盯着戈兰高地? 戈兰高地这个地方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战略地位极其关键。1967年那场中东战争,以色列靠军力一举拿下了这块叙利亚的“高地”,从此之后就再没还过。 1981年,它干脆一纸法律宣布“这地归我了”。国际社会当然不认账,可嘴上说归说,没人真动手制止。几十年过去了,以色列不仅没退,而且越修越多,军事哨所、定居点,一个接一个地建。 2024年年底,叙利亚政坛地震,反对派武装攻入大马士革,阿萨德彻底下台。这个变化一发生,以色列的动作就开始加快了。有统计说,阿萨德走人之后,以色列在叙利亚控制区里新建了19个哨所。 这不是“防御”,这更像是“趁你病、要你命”的节奏。叙利亚政权一换血,以色列立马开始“圈地”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不是巧合,是算计。
但更令人玩味的是,中国即便在叙方政权大变样后,依旧没改口。阿萨德不在了,中国的立场没变,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还是得有人说句话。 中国点名以色列,意图何在? 10月22日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发言,直接点名以色列。没绕弯子,没模棱两可,就是一句话:停止军事行动,赶紧撤离叙利亚。这种“明牌发声”,在国际外交场合其实不多见,尤其是在大国之间的博弈场上。 但中国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声?这不是“替叙利亚撑腰”这么简单,更像是在给国际秩序“打补丁”。当年联合国安理会明确表态,不接受以色列吞并戈兰高地的行为,国际法写得清清楚楚,不能随便动别人的地。 可现在,以色列的行动几乎没人管,甚至有些国家还默认,这就让国际规则变成了“看人下菜碟”。
中国的态度是:不管你是谁,也不管叙利亚现在是谁当家,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条线不能碰。傅聪的原话也很直接,“各方应持续提供建设性的支持与帮助,不能借机谋取私利”。 这句“谋私利”说得不重不轻,但分量可不小,谁在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幌子搞地缘扩张,心知肚明。 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并不是无条件力挺叙利亚。对于新上台的叙利亚过渡政府,中国也有期待。 中方明确提出,希望叙利亚新政府能推进包容性政治,团结各派别,同时要严格履行反恐义务,包括打击“东伊运”这类被联合国列名的恐怖组织。换句话说,中国的支持是有底线的,既讲原则,也讲责任。
国际舆论的双标:叙利亚的遭遇为何鲜有人提? 在国际舞台上,叙利亚的处境可以用两个字形容:孤立。无论是过去的阿萨德,还是现在的朱拉尼政府,都没能挣脱西方国家的“冷处理”。 加沙打得火热,西方媒体天天连篇累牍,可叙利亚这边,以色列的空袭几乎没人提。这种“选择性失明”,说到底是一种政治立场的体现。 以色列袭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,甚至打到总统府门口,按理说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,可在西方的语境中,却被包装成“防御”或“反恐”。
是不是侵略,看对象是谁;是不是正义,看是谁动手。这种“谁拳头大谁有理”的思路,早就让国际规则变了味。 叙利亚新政府自身也不够硬气。面对以色列的军事挑衅,它一边试图在外交上寻找突破,比如访问莫斯科、出席联合国大会;另一边却不敢太过强硬反击。这种“低调求稳”的策略,虽然可以理解,但也让以色列更加肆无忌惮。 俄罗斯倒是动作迅速,阿萨德一倒台,莫斯科马上调整策略,和新政府接触,继续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。美国则早就表态,美军不会撤出叙利亚,理由是“防止恐怖势力死灰复燃”。
但明眼人都知道,美军在叙利亚控制着大片油田区,这可不是为了“反恐”那么单纯。 而在这场大国角力中,中国的角色显得格外特殊。没有搞军事介入,也没有扶持特定派系,而是坚持站在“国际规则”的一边。说到底,这种“讲规矩”的态度,其实比炮火更有分量。 中国“讨公道”,这个世界规矩尚存 很多人可能会疑问,阿萨德都倒了,中国还在替叙利亚“打抱不平”,图什么?其实,中国不是在替某一个政府说话,而是在替国际秩序站台。
今天可以默许以色列在叙利亚“打擦边球”,明天是不是也能默许别人在南海动动手?如果规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变通,那所谓的联合国、国际法,还能有几分公信力? 中国的坚持,其实是在告诉世界:国与国之间,不能只看实力,还得讲点道理。叙利亚的未来,会怎么走,谁也说不准。但国际社会如果集体沉默,那这条路只会越走越乱。 中国的这次表态,不是一次短期操作,而是一种长期战略布局,是对“规则之下的世界”最后的坚守。 回头看这局棋,中国并没高声呐喊,也没拉帮结派,就一句话:打铁还需自身硬,规矩不能破底线。这份沉稳和坚持,或许是当下最稀缺的战略资源。
结语 中国再度在联合国点名以色列,不是为了重演冷战剧本,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在喧嚣混乱中还能听见一丝理性的回响。 叙利亚的局势仍旧复杂,但不管谁上台,国家的主权和尊严,都不该成为强权交易的筹码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,中国选择站在规则一边,也是在为自己、为世界守住最基本的底线。 这个“讨公道”,说到底,是给所有被轻视的国家一个交代,也是给未来国际秩序留下一点希望。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